【荆城灵异怪谈】---分享一些身边人的奇异经历,连载中。。。。。。  [转载]
ccpp      2020-5-20
链接:http://bbs.tianya.cn/post-16-1290147-1.shtml
原作:卍幽蓝眼卍
时间:2016-05-2703:22:56

  经常逛天涯,可能是由于人天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从小就喜欢听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莲蓬鬼话自然便成为了我逛得最多的版块,每次总是以游客身份进出,从未发过帖子。最近闲赋在家,时间非常空闲,某然间产生了想要把我从小所听说过的一些离奇故事分享出来的冲动,既然有了冲动,那说写就写。
  这些故事都是从小到大身边的人说给我听的,大多发生在本市,有亲身经历,也有道听途说,至于其中真假,无从分辨,就全当一种消遣吧!
  首次发帖,文笔拙劣,不求喝彩,但求勿骂。




  先说第一件事,这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也是促使我产生想要讲述这些离奇故事的的原动力。
  这件事我不认为应该把它当作一个故事,因为事情已经在我原来工作的圈子里传的沸沸扬扬,甚至短短的几天内,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经过人为的添油加醋后衍生出来各种版本,好在事发的两个当事人都是我熟识的朋友,有幸得以知道了事情发生的原本经过。
  事情发生在5月17日晚上,准确的说时间应该在10点左右。当事人A和B都是我原来做手机业务时的同事,现在依然在从事这项工作。(为了确保当事人隐私,请谅解这里我用字母来代替)
  A和B都是女性,均已成家,从事的工作是手机店店员。由于市场上手机店的营业时间通常为早上9:00-晚上21:00,各店的店员大多被分早晚班两个班次,早班是9:00-17:00,晚班则是13:00-21:00。她俩同属于晚班,店里这样安排可能是考虑到两人住的较近,晚上回家相互有个照应。
  实际上,到了晚上八点多,各店就开始收拾柜台准备打烊了,她们那天下班时还不到九点。可能是由于不想回家再热饭这么麻烦,于是两人商量先在旁边大赛巷里吃碗牛肉米粉后再回家(大赛巷是手机市场的背巷,位于商业中心,小吃一条街,人流量很大,那家米粉很有名,我也很喜欢,跑题了,哈哈)
  两人吃完后,由于A当天还用手机团购了小吃,需要到江汉南路和中山路交接处去取,所以A就骑着电动车载着B一同到了中山路口的排挡。
  两人都住在大庆路,相隔不远。平时如果是晚班,通常会由A骑电动车载着B,沿北京中路经由白云路再到大庆路,经过这样的路线回家。而现在由于在中山路口取了团购,路线自然就变成了:由中山路到沿江路再经过蓝星城到大庆路这样的路线。
  此时差不多九点半左右,路上行人还很多,沿中山路一路骑过来都相安无事。到了沿江路口,两人发现前面好像在施工,车都堵在一起(这个路段不知道是怎么规划的,天天堵。)于是A决定从附近上堤,决定直接走荆江大堤再从廖子河路下堤到蓝星城这样的路线回家,在这里说明:如果是熟知路线老荆州的话,一般人都可能会选择这样的路线。

  荆江大堤是54年开始修建的,属于当时国务院荆江分洪的核心工程,大堤很坚固,堤面也是公路。由于荆州城市水平面比较低,所以在夏季汛期时,站在大堤上可以看到整个江面是远远高过城市的平面的,这种场面很震撼。
  于是,A骑着电动车沿着堤坡上了堤,此时,大堤上也有一些来往的车辆,旁边的江鱼城还在营业,门口也停了很多车,由于大堤上路灯比较暗(没换LED路灯),而来往的车辆速度又比较快,此时A骑得比较小心,车速保持得比较慢。等往前骑过了荆江亭,路面上忽然就没有什么车了,A自然也加快了速度,往前快骑到廖子河的时候,忽然发现前面大约20米左右有个小孩,大约2-3岁的样子,一个人沿着堤面的马路在往前走,而且走得并不稳当,就是平时看到的刚学会走路的小孩那样摇摇晃晃的。
  A和B都是当妈妈的人,本能的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会不会是哪家小孩走丢了,这会都快10点了,怎么还一个人在这大堤上,看着真是很揪心。再说这里车来车往的万一被撞了怎么得了,,B当时还问A要不要报警,A说骑过去看看再说。于是两人本能的加快速度往那个小孩那骑过去,这个时候怪事发生了。

  那个小孩离她们差不多20米的样子,是在正好在一处路灯下往前在走,由于有路灯的光线,所以比较清楚。而她们开始稍微有点加速想靠近再看清楚一点的时候,那个小孩就开始往前跑了,她们越追越,那小孩越跑,而且跑的姿势和动作也是像一般小孩一样是跑不稳的。

  虽然是电动车,但是速度肯定是快过人的,何况是一个2-3岁的小孩,但奇怪的是,好像总是离那个小孩一段距离。而且,找正常来说,路灯是一段路设置一个,在马路上间隔着安放的。但是,据A后来说,当时她注意到那个小孩总是在路灯的光线里,好像一直跑不出路灯的光线一样,而不是像正常情况下,因为路灯是静止的,一个人在路灯下移动时,会由明到暗再进入到下一盏路灯里由暗到明再到暗。

  而她们总是和那个小孩保持着同样的距离,总是接近不了,就这样往骑了不到半分钟,两个人开始有点怕了,怕是遇见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于是A就开始掉头往回走,由于两个人还是有些担心那万一真的是哪个小孩走失在那里,在掉头后都马上往回看了下,当时由于B在后座,看得最清楚,回头一看,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吓尿了。

  当时她们确定是距离那个小孩20米左右,但是在她们掉头后B回头一看,那个小孩瞬间就变成只离她们最多5-6米的样子,面对着她们站在那里没动,但是此时已经不在路灯的光线范围了,看不清模样。B当时就吓得大叫了,两个人都不敢回头看,拼命的往回骑,直到沿着堤坡下堤,往来车辆也多了,两人还是不敢回头看。最后,直到骑到了新沙路一个人比较多的排挡旁,两个人才敢回头看,结果后面什么也没有了。

  再后来,两人都各自给自己的老公打了电话,A是和老公一起骑车回去的,B是和老公一起打的回去的。还好两人都是和家里老人同住,老公们可以撇下孩子分身救难,不然两人就还是只能骑车回去了,一路心情可想而知。看来和父母同住也有好的一面,起码孩子有人带,这里扯远了。

  事后,A还对我说,其实当时第一眼看到那小孩的时候,她心理多少还是点犯怵的(这家伙平时喜欢看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当时还稍微减了下速,因为当时旁边真的是一辆车都没有,很反常,而平时过往车辆还是很多的。但是,当时还是真的还是很担心,怕真的是哪个小孩走丢了,还是想过去看看是不是需要报警,于是就骑过去了。这家伙原来是个很矫情的人,可能当了妈妈后人的心情就不一样了吧!

  后来她还说,当时那小孩离她们最近的时候,虽然看不清脸,但是可以清是穿的羽绒服,应该是男孩,如果那真是一个孩子的话。

  按照传统的版本,AB两人就该回家后连夜高烧,到医院也不明病情,最后求高人,喝符水,才得以消灾之类的故事情节了。。。

  而事实是,A回家后相安无事,第二天继续上班。B倒是发烧了(但估计是吓的),请假在家休息了一天,第三天也照旧上班了。但是两人都说,以后打死也不走廖子河那条路了。

  小时候就常听人说,廖子河(方言读huo二声),鬼打锣。这句话具说古来有之,指的就是此地多奇闻怪事,平时从未在意过,看来以后路经此地还需多加提防才行。

  后来,A和B也分析过那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都没有结果,她们也问过其他人,其中包括章华寺旁边一个比较有名的居士。有的说是遇见了化生子,也有的说是什么妖精鬼怪变的,有的说是要害她们,也有的说是逗他们玩的,总之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果。

  不过,那个居士说她们并不是第一个遇见的人,据说四月份有对两口子带着小孩子开车经过那个地段,也遇见了类似的事情,据说当时他们也是觉得路边每次,而前面不远处有一个老太太,此时车上的忽然孩子哭闹起来,死活不让他爸往前开,两口子只好原路返回改换了其他路线。后来那男的回想此事觉得有些蹊跷,于是借用关系看了当时路段的监控录像,而录像上显示当时他们经过时路上车辆还是很多的,而路边根本看不到那个老太太。而事后,这个男人也找个那个居士问过究竟。

  现在猜想,可能当时周围并不是没车,而是往来还是有很多车辆的,只是她俩当时已经看不见罢了,如果真的加速追下去,说不好会冲到堤下,有可能会酿成惨剧。

  至于真实是否如此,也就不得而知了,知道就不是怪事了!
评论




2楼  楼主    ccpp      2020-5-20 15:32:40
古巷狐踪

  再说一件事,前一个事情发生在荆江大堤,于是,由这里我想到了以前听到过的另一个故事。虽说和大堤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由于发生在一九五八年抗洪期间,是在防汛抗洪大背景下发生的一件诡异小事,论起来和大堤还算有一丝渊源。
  小时候我家还住在我爸单位的老宿舍,八十年代空调是并不普及的,所以一到夏天傍晚,各家各户都会聚集到楼下院子里乘凉,而各种鬼怪奇谈便成为乘凉时我们这些小孩最乐于耳闻的故事。这件事情就是一个老邻居当时讲的,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老人姓毕,是个精干瘦小的老爷子,这件事情是他的亲身经历,他把整个过程说得非常仔细,所以我印象很深。
  根据老一辈人回忆,五八抗洪那年是全民总动员,各个工厂机关和学校都积极组织参与抗洪,那个年代的人们都是很有觉悟的,几乎人人都是踊跃报名,争上抗洪第一线。毕老爷子的单位自然也接到了市里下达的动员令,当时毕老爷子还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立即踊跃报名成为了第一批抗洪志愿者。
  当时,会根据每个单位的实际人力和地理位置划分对应负责的堤段,这样即方便管理也容易落实责任。毕老爷子他们单位由于位于文星楼附近,所以市里就将这一附近的堤段划分到他们单位负责,而主要工作就是沿堤巡查溃漏迹象。这种工作需要几个人沿着堤坝的斜坡一字排开,边走边看,比较耗费时间。所有人被分为若干个小组,轮流沿堤巡视,由于汛情紧急,为了保证能在出现意外时迅速反应,所以当时的负责防汛的人们基本是不回家的,统一由辖区居委会将各个小组安排在距离大堤较近的各家各户之中坚守待命。而毕老爷子所在的小组,就被安排在了位于张家巷的一户居民家中。
  张家巷是临江老城区的一个地名统称,其实细分还有张家一巷,张家二巷,张家三巷等等,可能早年间这些地方都属于哪户家姓张的大家,具体不清楚,也没研究过(也不知道和盗墓笔记里的张家有没有关系,哈哈,扯远了!),至今那里还保留了极少数旧时的老房子。但是绝大部分建筑早已经拆了好几遍了,如今那一片都是小商品批发市场,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而当时,那里则还是纯粹的居民区,蜿蜒交错的都是些清幽小巷。
  毕老爷子被安排到的那家也姓张,是家独门独户的大院子,据说这家主人原是上门女婿,后来在娘家扶持下开了几处药店,解放前光景不错,育有一子一女,后来女儿外嫁,儿子留洋,解放后产业充公,老头子病死了,儿子一直在国外,家里只留有个老太太和一个陪伴多年的老妈子相互守着过日子(据说后来房子也充公了,改成了革委会,这是后话了!)。所以,像这种房子大,成员少的家庭,自然就成为了居委会安排驻扎防汛人员的首选。
  毕老爷子他们一组大概八、九个人,到这这家后都很客气,两个老太太端茶倒水、烧菜做饭招呼得也很周到。但到了下午,一个现实问题难住了:他们睡哪?
  这个院子有东西两间厢房和一间正房,东西厢房都较小,一间堆满了旧桌烂椅破门板之类的报废家具,一间则是原先药铺的废旧柜台货架之类,都码得整整齐齐,堆得满满当当,如果收拾出这两间屋子势必工程浩大,大伙不太愿意。正房倒是很大,是幢独栋的两层半的阁楼式建筑,当中是堂屋,左右分别是两间大房,是两个老太太日常起居的场所。堂屋后面是一段狭小过道,过道尽头是一个竖立的梯子,通向上面的阁楼。
  开始,毕老爷子他们几个提议就住在院子里,本来就是大夏天,铺张几张席子,睡在外面倒也是凉快。但是天公不作美,到了傍晚开始下起了雨,风也大了起来,院子里自然是睡不成了。于是移到正房里,但是这正房的堂屋面积不大,再加上桌椅板凳等家具,睡不下这么多人,两边里屋空间倒是很大,但是睡了他们,两个老太太就没地方睡了。当时两个老太太到不介意,主动提议让他们就睡里屋,她们在堂屋里用几个箱子拼成床也能睡。但是毕老爷子他们觉得这样未免太不像话了,坚持让两个老太太睡里屋,双方就这样你推我让僵持着。这时,有提议上阁楼,说楼上楼下空间应该一样,不愁睡不下。但是两个老太太马上就不同意了,说楼上很闷热,睡不了人。但此时外面的雨已经很大了,屋里凉爽湿润,显然这已经不是个问题了。于是,一伙人坚持要上楼,老太太阻拦不住,无奈向他们说了实情。
  据老太太说,这阁楼上供奉着她的大奶奶,她的大奶奶是一只狐仙,只因她奶奶年少时曾与这狐仙有恩,狐仙便与她奶奶结为了姐妹,于是她家就供奉起了这个狐仙的排位。后来历经朝代更替,内外战乱,她家也经过几次迁徙,但始终供奉着这个排位,到现在已经百余年了。所以,这阁楼上是千万不能上去的,惊扰了大奶奶是要降罪的,这不是开玩笑的。
  老太太原本是想说明实情,吓唬住他们,打消他们上阁楼的念头。但老毕他们都是成长在红旗下的新青年,自然不信这一说,再加上血气方刚、人多势众,即便有些畏惧心,也早就变成了好奇心。于是,不论老太太如何阻拦,他们还是坚持上了阁楼。
  据毕老爷子回忆说,阁楼上空空如也,除了一个躺椅,其他什么家具都没有,全是灰尘。在阁楼上对应堂屋梯子的那个位置,还有段小梯子,上去后是一个比较空间比较小的夹层,在中间立着一个神龛,上面放着香炉和几个空碟子,而在神龛中间立着一个牌位,因为他离得比较远,所以没有看清牌位上写的什么字。
  接下来,他们一行人将阁楼打扫干净,又在地板上铺了席子和被子,八九个人就这样睡下了,不久就相继睡着了,直到半夜。
  接下来是毕老爷子的回忆的直接转述:
  到了半夜,我就醒了,但是感觉身上没有力气,手脚不能动弹,想喊也喊不出来,似乎就看到个白色的毛茸茸的东西在阁楼里跑来跑去,但是看不清是什么,那东西没有一丝声音,只是感觉很大。
  接着,旁边就不断有人发梦惊,就那样“啊”的一声大叫坐起来,又倒下去,摔得很重,我能够很清楚的感到地板的震动。我感觉很怕,就把眼睛闭着装睡,耳朵里虽然听不见声音,但是可以感觉有东西在踹气,能感到有什么东西呼吸时把气喷在我脚上。我当时吓得半死,那感觉真是不好跟你形容,再后来慢慢的好像没有什么动静了,我也不知不觉睡着了,等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到了早上,我就问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结果有一半人都说自己没睡着,看见的情况和我看见的差不多,几个人都蛮怕。
  于是我们就问跟她(指老太太)说了昨天晚上的事情,她上去看了半天,下来后就跟我们说,说她昨天晚上在里屋也跟它烧了香的,要它大人不计小人过,说我们都是做好事,要修堤才住在这里的,过几天就走的。后来她还说,我们昨天没有把它的排位弄倒,不然晚上它就不止是吓唬我们了。
  以上都是毕老爷子原版口述,只是为了方便看懂,将方言转为了普通话。
  当天早上,老太太还对他们说了另外一件事,老太太说他们不信也不怪他们,因为当初她自己的儿子也不信,有一次还要上阁楼把排位砸了。那还是解放前夕,有一次她儿子留洋放假回来,不知是因为什么话题聊到了他那位太奶奶,说她母亲是封建迷信,两人最后大吵了起来,儿子一气之下坚决要上阁楼一探究竟,还说要砸了太奶奶的排位。
  因为阁楼平时只有老太太一人上去,除此是不让任何人上去的,所以从小到大,那处阁楼对于儿子始终是一处神秘的所在。儿时懵懂无知,自然不敢上去,如今受过西方正统教育,自然不信鬼狐之说,于是儿子毫不犹豫的挣脱母亲阻拦径直就顺着梯子爬了上去。一开始还好,直到爬到最后一截的时候,儿子猛的一下从梯子上滚了下来,一下坐到地上满脸煞白。家人连忙上前扶起他,问他怎么回事,儿子愣了好半天才说,他爬到最后一层的时候,忽然从旁边冲出来一个白色的东西把他推了下来,看不清是什么,但是和人一样大。
  当晚儿子就病了,迷迷糊糊的在床上躺了两天才有所好转,儿子醒来后,对她母亲说,他睡着的时候梦见一个女人,一直站在他床边,那女人一直骂他,说她是看着他长大的,他居然对她不恭敬,后来又说让他立即离家回到留洋的地方,三十年不准回乡,否则必招劫难。于是,第二天儿子便收拾行礼走了,接下来不久,荆州就解放了,再后来儿子一直了无音讯,只剩老太太和一个老妈子相扶终老。
  经历了晚上的事情,毕老爷子他们几个就不敢在这里再住了,当天联系了新的人家,中午就收拾东西搬走了。
  自此,这个故事就算告一段落了。
  据说,文革时那处老院子被红卫兵操了家,后来被设置为街道革委会,文革结束后被划分到胜利房管所成了公房,一度闲置多年。再后来,改革开放后陆续有过几个人在那里做过生意,好像都是开饭馆的。现在,那地方早已被整片拆除了,改建为商品房。
  至于那个老太太去了哪里,狐仙又在何处,也就不得而知了。


3楼  楼主    ccpp      2020-5-20 15:33:32
之前有人问过我,说这个故事到此就结束了?那狐仙说要那家儿子三十年不准回家是惩罚吗?其实具体我也不知道,但是个人倒觉得是搭救。因为在那不久就解放了,再过10年就是文革,象他们这样的家庭背景,很难保证不在文革中遭受迫害,那时候枉死的人很多,我外婆的亲侄女就因为是“黑五类”子女,被逼迫得实在没有办法,活生生的跳了江,死的时候才19岁,我外婆每次说到这件事就会叹气流眼泪。
  上面有段提到过文星楼,那是一栋清代康熙年间修建的楼阁,据是清代学子们祈求神灵保举和如愿之后叩谢神恩的场所。民国时被定位文物单位,六七十年代文革时被严重破坏,90年代被私人承包重建成武术学校,但只是保存了外貌,主体已经完全是现代水泥建筑了,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也没办了,再后来文星楼又被有关部分重新修缮,修缮了一半就停工了,现在已经作为一座烂尾楼矗立在江边好多年了。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好不容易找到一张民国时的老照片,当时建筑还很完好,看上去很有意境。

  [点击图片查看幻灯模式]

  后来,文革时被拆毁,在后来用水泥重建,现在成了烂尾楼。
  我妈妈小时候就住在文星楼附近,在我小时候听我外公说,刚解放那阵,文星楼闹鬼闹得特别厉害,晚上街坊邻居几乎不敢从那里过,经常听见里面有小孩在笑,也有女人在哭,隔着很远都能听清楚。但后,当我真正了解了那个故事后,觉得那是一个非常凄婉的故事,这个放在以后说。


4楼  楼主    ccpp      2020-5-20 15:34:01
稻田怪物


  前两个故事都发生在城里,现在讲一个发生在乡下的故事。这是一位父辈当年知青插队时的经历,虽然事情前后都没有对人产生任何伤害,但我依然觉得这是我所知的故事里最为诡异,恐怖指数最高的故事之一。

  那时候我刚毕业不久,有段时间闲在家中无事,就经常跑到凤台坊附近的一座台球室去打球,几乎每天都去,一来二去就和台球室的老板混得极熟。老板姓杨,大约五十来岁,为人很精明也很随和,混熟了后就喜欢和我在一起闲扯,这件故事就是他说给我听的,那是他当年下乡插队时的亲身经历。当时,由于怕我听不明白,他还特意给我画了张显示方位的草图,我至今都还记他斜着身子靠在空台球桌上画图的样子,而且第一支圆珠笔画不出来还特意要她老婆又换了支铅笔。

  那时候老杨大约十六七岁,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作为知青被下放到松滋县刘家场插队,那地方湖泊众多,水系丰沛,眼力所及全是大片大片的稻田,自古就是华中地区水稻的主要产区之一。

  老杨所在生产队一共十二三个知青,男多女少。他们八九个男知青被集体安置在一处知青宿舍,说是宿舍,其实就是一处废旧的水电房,位于村子外围,紧挨着防涝修建的土堤。据老杨回忆,当时知青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和当地老乡一样,天不亮就要起床收拾家伙带好干粮上路,先沿着堤坡爬上土堤,再顺着土堤上的乡道往西走大约两里就是一条省道,省道呈南北走势,顺着省道往北再走大约两三里就是分配给他们劳动的田地。当时在田地里一干就是一天,等忙到下午五六点才会收工。

  有一次,老杨因为早上给村委会报告工作,上工比较晚,等他到了地里时太阳已经老高了,就这样忙活了一天直到傍晚,来得早的人已经完成当天的任务准备收工回宿舍了。老杨的任务还有一小半没弄完,看进度算算时间大概还要两三个小时。由于正是夏天,天黑得很晚,老杨就决定留在地里干完了再走,这时大家提议给他帮忙,但是因为老杨刚被提拔为知青小队干部(不然早上也不会有他给村委做工作报告了),为了体现自己的政治觉悟,于是有些逞能。坚持要求其他人先回宿舍休息,自己留下来单独干完。大伙看出来老杨的心思,也自觉没趣,于是都纷纷收拾家伙回去了。就这样,稻田里就只留下老杨独自一人埋头苦干。

  时间过得很快,眼看着天慢慢暗了下来,老杨也加快了进度,等到最后一丝余晖消失在天际的时候,老杨终于完成了当天的任务。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月亮慢慢升了起来。老杨收拾好东西,借着月光顺着省道公路开始往回走。那个年代,公路上是没有路灯的,路上行驶的车辆也非常少。就这样走了半天,路上没有一辆车经过,整条公路就只有老杨一个人挨着路边独自行走。风吹着公路两边的白杨树沙沙作响,除此之外,四周静得吓人。老杨这会到虽然并不怎么害怕,但还是很自然的有些紧张,于是加快了脚步。

  走着走着,风似乎更大了一些,吹得公路两旁的白杨树更响了一些。老杨忽然感觉到后面似乎有什么东西,凭直觉感到从背后由远及近,刷。。。刷。。。的有什么东西快速的接近到他背后就没有动静了。他顿时感到有些恐惧,于是定了定神,壮着胆子猛地回头一看,后面什么都没有。他以为是自己的幻觉,于是用手揉了揉脸,继续往前走。可是刚走了十几步,顿时又是那种感觉,这次从头顶由上直下,呜。。。地似乎有什么东西从树上刷的一直落到他头顶就消失了。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是此刻老杨凭直觉明显地感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就在他附近,这种感觉令他毛骨悚然,不由得全身打了个寒颤。就在他犹豫要不要跑的时候,忽然发现右边的稻田里离他大约三十米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黑影正在移动。
举报|收藏|20楼|埋红包|点赞|打赏|回复|评论
楼主:卍幽蓝眼卍Lv8时间:2016-05-2923:54:00
  虽然隔得有些距离,但由于月光很亮,老杨还是大致看出了那东西的样子。那东西是黑色的,并且只在稻田里露出了上半截身子,它的头看上去好像是一匹马或一条狗又或是别的什么头比较长的动物,而脑袋后面一直连着脖子好像都是火红的长毛,正被风吹着迎风飘散。它的肩部很宽,从它站立的样子来看,好像是只四脚行走的动物,体型很大。而最怪异的是它移动的方式,不是像别的动物那样正常行走,而且半跳跃的在那里一蹦一趴,一蹦一趴,并且没有任何声音,看上去十分诡异。而更加恐怖的是,那东西忽然竖直了脖子转过头看向老杨这边,而身子似乎也正在转过来,看情形正准备朝他这边过来。

  老杨顿时感觉头皮一炸,全身汗毛都竖了起来,转过身撒腿就跑。他跑的时候没敢回头看,也不知道那东西跟来了没有。但是据他回忆,在稻田看见那东西时,距离前面土堤已经不远了,等他跑上了土堤,一边跑一边侧头望向省道方向的时候,似乎看见一团黑影正站在公路上。就这样老杨顺着土堤一路撒欢跑,终于跑回了住处。回到宿舍里有些人都已经睡了,没睡的看老杨气喘吁吁的就问怎么回事?老杨急忙叫他们别出声,同时拉着几个人靠到窗边,死死的盯着外面土堤的堤坡之上。